林青霞:印象邓丽君

她很神秘,如果她不想被打扰,你是联络不到她的。我们互相欣赏。对她欣赏的程度是——男朋友移情别恋如果对象是她,我绝不介意。

现代社推出《绝响——永远的邓丽君》

台上的辉煌、台下的生命足迹、鲜少曝光的私生活、不为人知的童年回忆……都在这本史无前例的、堪称目前最全面、最权威的邓丽君传记中。

邓丽君家人唯一授权传记《绝响》出版

“世人都以为她去了天国,唯独我知道她还在人间。”

图书详细内容

该书作者踏遍八地,耗时十几年,访问超过200位邓丽君生命中的至亲好友、同事、歌迷,甚至包括邓丽君的母亲,因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不仅走访了我国台湾、香港,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等地,还增添了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地,完整谱写出邓丽君传奇的一生。台上的辉煌、台下的生…

作者:姜捷页数:464分类:传记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4ISBN:9787514315585
定价:¥68.00版印次:1

1、一出生就差点被过继给别人家,差一点,世上就没有了邓丽君这个人!

2、年幼登台,驻唱夜场,不被学校师生接纳,只好放弃学业弃学从艺!

3、在台湾走红后去日本和香港发展之艰辛无比!

4、护照风波事件:用印尼护照往返台日,掀起轩然大波!

5、14岁暗恋小帅哥,20多岁订婚,对方却猝死;终身为情所困!(与成龙、秦汉、秦祥林、钟镇涛、高凌风等人的故事)

6、差点嫁入豪门,却最终放弃,也因此有了受伤最深的一次!

7、为什么拒绝从成龙手中领奖?真实原因……

8、没有回国参加父亲葬礼,到底是因为家庭关系恶化还是严重肺病?

9、穿着婚纱的演唱会,未料竟是今生的最后一场……

10、世界各地都有房产,却没有一个家;最终死因竟然与随身携带的哮喘药有关?

内容简介

该书作者踏遍八地,耗时十几年,访问超过200位邓丽君生命中的至亲好友、同事、歌迷,甚至包括邓丽君的母亲,因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她不仅走访了我国台湾、香港,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等地,还增添了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地,完整谱写出邓丽君传奇的一生。台上的辉煌、台下的生命足迹、鲜少曝光的私生活、不为人知的童年回忆……都在这本史无前例的传记中。

作者简介

姜捷,1955年生,美术系毕业。现任《天主教周报》副总编辑。曾任几个大报主编。也从事过电视、电台编剧、美术指导;著有报导文学《相依于海》,并于1994年获金鼎奖专题报导奖。平时热心公益,曾在防癌协会、渐冻人协会、未婚妈妈之家露睎中心、爱滋病关爱之家、安宁之家等机构担任义工。

  目  录  

推荐序·他们心目中的邓丽君/002

推荐序·印象邓丽君/004

出版序·爱的礼物礼物里的爱/007

第一章·原乡人/013

第二章·一见你就笑/047

第三章·月亮代表我的心/079

第四章·漫步人生路/109

第五章·我只在乎你/153

第六章·海韵/199

第七章·淡淡幽情/227

第八章·千言万语/247

第九章·甜蜜蜜/269

第十章·再见,我的爱人/291

第十一章·何日君再来/317

后记·有些爱是不由分说的/345

附录·邓丽君身影集/351

精彩试读

差一点儿

世上就没有邓丽君这个人

(P18~20)

从北投搬到内湖,再辗转到虎尾,赵素桂终于和邓枢取得了联系,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撑得下去,职务上的调动使这个家不停东迁西搬。老三长富在宜兰出生不久后,邓枢就调到虎尾大埤乡受训,没多久再调到云林龙岩,流离搬迁的日子总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为了替邓丽君寻根,大埤乡公所从户政事务所的存盘中,找出邓家的原始户口资料,证明邓家一九五二年一月从桃园县杨梅镇埔心里,迁入云林县大埤乡南和村一邻二十四户南和路六号,之后再迁往褒忠乡田洋村,因而,邓丽君实际上是在大埤乡出生三个月后,才迁往褒忠乡的。

一九五三年的一月二十九日清晨,也正是那一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家家户户正洋溢着准备要过农历春节的忙碌氛围,邓丽君选择在这样欢欣的日子来到世间,成为邓家最受欢迎的新成员,即使是物质生活艰苦,对小生命的诞生,大家也都怀抱无限欣喜。

当时,拥挤窄小的农村民宅,只有勉强算是隔开的两房,一间是权充产房的卧室;另一间就是三个儿子同睡的一张木板床。当时的眷村风气的确是邻里之间同甘共苦、守望相助。分娩时刻一近,助产婆婆、房东太太和眷村妈妈们都从四邻过来帮忙,大冬天里,点煤油炉子烧水,准备卫生用品和婴儿衣物,不久,特别嘹亮的啼声划破破晓的宁静,邻居们兴奋地欢呼着四处报喜:“是个女儿!是个女儿!”三个当哥哥的从呆愣愣地看着大人忙进忙出,到直奔床前“观赏”他们的“新玩具”,知道多了一个妹妹而开心不已。

邓枢得到喜讯不久后,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来,连声说:“女儿好!女儿好!”抱在怀里端详半天,喜形于色。天没大亮,左邻右舍的妈妈们早已围过来看邓家的女儿,两位邻家妈妈在一旁压低了声音争执着,其中一位一直磨到过了中午还不肯回家。

原来,当时的台湾眷村生活相当清苦,邓妈妈怀孕时曾对邻人说,三个儿子都快养不起了,如果孩子生下来就送给这位结婚多年膝下犹虚的邻家妈妈,姊妹俩早就私下口头约定,这位妈妈想要抱走赵素桂这胎刚刚生下来的孩子,当做自己亲生的孩子,这一早又看到刚出生的女娃儿这么可爱,说什么也不愿走,抱持着一丝丝希望,巴望着邓家太太记得曾经允诺过的话,把婴儿送给她。但是,怎么可能呢?

怀胎十月的辛苦,抱在手中的满足,日子再穷、再苦也要咬牙撑下去,何况是盼了许久的女儿,无论如何也舍不得送人。邓妈妈一时为难,不禁放声大哭,哭得想要来抱小孩的邻家妈妈六神无主,口头承诺是相知好姊妹的悄悄话,眼见邓妈妈的又疼又喜,谁也不忍心“硬要”,只好奉上了本来是用来“换孩子”的老母鸡、鸡蛋、面线等礼物,黯然回去。

邓妈妈回想这段往事,不禁感谢苍天,冥冥中给她这个可爱的小天使,也感谢邻居姊妹的贴心体己,如果当时那位妈妈坚持要她履行诺言,将孩子抱走,整个中国近代流行歌坛的历史,可能就不会出现“国际巨星邓丽君”,而邓丽君如果没有走上唱歌这条路子,也许她的一生就会完完全全改观了。

人缘超好

取名丽筠期许如竹般高洁

(P22~24)

邓妈妈还记得在坐月子期间,军营中的邓爸不能常回家,才不过十岁的大哥就得负责清洗尿布,每天晚上把功课做完,就得抱着一盆尿布到水井边,打起冰冷的井水,把泡过水的尿布一条条拖在洗衣板上,闭着眼睛猛搓一阵,也不管洗干净没有,就往竹竿上随便披一披,尿布上连便迹都还在,害得小丫头得了尿布疹。邓妈妈只好在月子里起身,指点大哥怎样才能把尿布洗干净,她欣慰地称赞大儿子真听话,教了一两次就懂了,从此以后,小娃儿才免去了红屁股的折磨。

这样的情景,在家家户户有洗衣机、烘干机等电气化生活的现代社会怎么能想象呢?在天天拿着游戏杆玩电动的九○年代男孩,谁肯为妹妹打井水洗尿布呢?也许用惯了纸尿裤的这一代人连尿布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吧!

邓妈妈欣慰的是女儿涓滴不忘的孝心。日后,邓丽君才刚有了一点钱,第一件事就是想到把家中全部改为电气化,特别是洗衣机,虽然家中的孩子都长大了,再也没有尿布要洗,但是她心疼妈妈在月子里碰冰冷的井水影响到日后造成的指关节酸痛,她不止一次向妈妈提过,很感谢妈妈和哥哥为她冬天打冰冷的井水洗换尿布的辛劳,这不过是她人生中最初的几个月,可是,这一辈子她都从没有忘记过家人对她的爱。

“丫头”是邓丽君满月前的诨名儿,在中国人的习俗里,诨名儿叫得越通俗、越平凡,孩子会越好养,而邓爸、邓妈却觉得老是叫“丫头”,对这个漂漂亮亮的小女儿实在不够雅,邓爸特地请来了部队里最有学问的一位杨姓长官,为她起个漂亮的学名,在他的一番用心斟酌之下,为她命名“丽筠”,丽有清丽、秀美的意涵,而筠则是竹的青皮,泛称为竹的代表,期望她长大之后志向高洁、虚怀若谷,节节高升,并且能出人头地。

可喜的是这位杨长官的眼光果然准确,日后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真的都在她身上看到了这些特质,一点儿也不负这“筠”字的美意。也许是“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的惯性使然,当时,一般人都把筠字发“君”字音,丽君、丽君的就这么被叫惯了,就连邓妈妈都喊她“丽君”,人人叫得如此顺口,之后,邓丽筠开始唱歌需要一个艺名的时候,就直接把“邓丽君”当做艺名,仿佛是顺理成章,再自然不过的事。

邓丽君四个月大时,邓爸又调往台东县池上乡。天才蒙蒙亮,全家便坐上敞篷的大货车,经过一整天的摇晃车程,举家迁移。邓妈妈回忆这段往事感慨地联想,也许老天是注定邓丽君要一生奔波的,从在襁褓中睡在妈妈怀里就四处颠簸,而乖巧的婴儿仿佛知道体恤妈妈,一路上都不吵不闹,对一个毫不解事的新生儿而言,真的非常难得。

乡间的人情味浓厚,池上乡的纯朴与宁静似乎更适合她,涵养了她明朗舒坦而心胸开阔的个性。童年的邓丽君备受宠爱而且人缘奇佳,从襁褓中就显而易见,讨人喜爱的娃娃成了邓爸同事们的开心果,叔叔、伯伯们有事没事就往邓家跑,甚至有时候还为了抢着抱她而争得面红耳赤。邓妈妈在谈到这段往事时,还笑着感叹那些来到台湾就没有结婚,俗称的“老芋仔”,那时候多有人情味啊!他们这一辈结了婚的,家里的大门永远都为了单身汉的弟兄们敞开,弟兄们对他们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相处和乐融融。邓丽君不怕生的好性情也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中养成,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的,叫得人心好甜,而她也特别懂得察言观色,贴心而不娇纵,“真的是个天使”。邓妈妈红着眼说:“她小时候,就有很多人跟我说,这女儿是天女下凡来报恩的,我宁愿她不是什么天仙天使,也不要她来报了恩就匆匆回天上去了,我真的宁愿她不要这么好啊!”

有十分钟之久,我们两人都默对着冷掉的咖啡流泪,白先勇在《谪仙记》里所引用苏曼殊的《偶成》所题:“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自是神仙沦小谪,不须惆怅忆芳容。”再多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一个母亲要有多大的思念,多大的盼回,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太好”啊!

 肉香饭香

大胃王背后蕴藏亲情记忆

(26~28)

蕉风椰雨是屏东的特色,邓家的院中也有一丛香蕉树,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加菜来源”,个把月香蕉成熟时,邓妈妈请菜市场的水果商割走,换得一些些微薄零用钱,当天就会为大伙儿“加菜”,那是久久才吃得到红烧肉的珍贵时刻,小小一锅肉,惹来垂涎多少,当爸妈的说什么也不舍得吃,兄妹这五张口总是一餐就把它报销掉。香港天香楼的老板回忆邓丽君常去店里点“东坡肉”这道菜时,就会讲小时候的故事给同桌的人听,她爱吃的不只是因为红烧肉的美味,更是整个童年回忆的甘芳好滋味。

儿时的苦日子对邓丽君而言,是家人向心力最凝聚的时光,这情分她一直念念不忘,日后不管她多么走红,总是想尽办法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和家人团聚,就是因为想念家人在一起的这种欢乐与融洽。这段日子在她的记忆中并不算久,当她长成少女,特别是出道唱歌之后,几个兄弟工作的工作、求学的求学,自己又经常到世界各国演唱,一家人反而相聚无多,红烧肉香气里蕴涵的浓厚亲情,更让她格外难忘。

虽然是北方大妞,邓丽君却不爱吃馒头,小时候家境清苦,哪能容得孩子挑食,邓爸疼女儿的“偏心”,在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了,做得一手面食好手艺的他,总是差遣孩子拿着自家做的馒头、包子或大饼,到邻家去换一碗白饭回来给她吃,真个是应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格言,她珍惜着换来不易的白饭,对兄弟们常为她去四邻“要饭”的这份恩情也久久不忘。

邓丽君虽然小时候不太爱吃馒头,长大后却对妈妈包的“一口饺”情有独钟,三哥邓长富记得她在小时候就会自己和面、擀皮儿、调馅子、包水饺样样都来,邓丽君去日本发展时,当时担任日本宝丽多社长的舟木稔也一直记得,“去邓家吃水饺”是一大享受,滋味真的很难忘,也记得邓丽君有一餐吃四十个小水饺的记录,大家对她何以这么能吃,又能一直保持这么好的身材都惊讶不已!

水饺中有着对家乡的怀念,有着对童年的记忆。对念旧的她而言,在包水饺的过程中会有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记忆浮现,那是她最珍惜的往昔岁月,在香港独居的日子,她常教帮忙做饭的明姊包水饺,并且一边包,一边说小时候的故事,样样琐事都记得可清楚了,明姊回忆她们常在厨房一边洗菜做饭,一边唧唧喳喳说往事的日子,怎么也不肯相信这间小小的厨房里,再也听不到亲切又爱聊天的女主人的声音了……

崭露头角

原乡人的梦在歌声中传唱

(P41~45)

小学毕业,邓丽君并没有考上理想的公立学校,反而考上很不容易考进去的私立金陵女中。课业压力是她生活中较难应付的关卡,但是她所显露的歌唱天分和莫大兴趣却在这时候一直把她的人生推向不同的方向。

一九六四年,她参加广播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歌曲比赛,以一曲《访英台》获得冠军,一鸣惊人早就引起星探的瞩目;一九六五年,她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比赛,也以一曲《采红菱》夺魁,她在小小年纪就让人惊艳地展现出大将之风。“我们那时也不懂什么叫做培养,”邓妈妈回忆这一路走来的水到渠成,“孩子很喜欢嘛,也就不要摁着她的兴趣,不让她发展。后来,我们知道正声广播公司有在办歌唱训练班招生,就让她报名接受正式的歌唱训练,琢磨一些歌唱技巧,那时候其实也还小嘛!也是要陪着她上课、接她回来啊!后来她以第一名的成绩结业,又得了奖,增加了不少信心,从那时我就知道,这个女孩她很清楚自己想要走的路子了,我们大人是挡也挡不了、拉也拉不住啦!”

有些人认为,邓丽君是没有童年的,也有人认为她太早慧老成,她自己倒不会这么自怨自艾,童年生活有表演、有奖励、有行旅、有玩乐,其实比我们这一代只有读书、读书、考试、考试的生活来得多彩多姿,只不过比别人少一些玩耍的时光。她的儿时玩伴还记得邓妈妈管她非常严,每次找她出来玩,她都高兴得要命,只可惜不一会儿就被邓妈妈细细的嗓门叫回去写功课,真扫兴。问她们小时候都在玩什么,答案却让我大吃一惊。

原来,那个时代在社会上还存在着“二二八情结”,也还没有完全去除省籍观念,全班五十个学生里,只有一两个是从大陆过来的外省子弟。不解事的孩子往往会成群结队地骂眷村小孩是“外省仔猪”,外省人也会不甘示弱地回骂台湾孩子是“猴囝仔”,同住眷村的胡小姐就记得那时外省孩子经常挨本省孩子的骂,男孩子多半捍卫领地以打架解决,邓丽君却喜欢“文斗”而非武斗。她会领着大伙儿唱歌谣、改编歌词去修理他们,歌词被改成什么样儿,事隔太多年,谁也记不得了,但是,她那时候的领袖魅力和对歌曲诠释的敏锐、灵活,却让大家印象深刻。

唱归唱,骂归骂,小孩子们的友谊总是天真无邪、吵过就忘的,邓丽君在班上的人缘格外好,对户外运动很拿手的她,跳房子、跳五关、跳橡皮筋、跳土风舞等总是很有细胞,她一下子就融入了本省族群,台语朗朗上口,客家话也会一点,这在小学“族群融和”所造成的影响,对她唱闽南语歌的咬字清楚、准确,可说获益多多。外省人、本省人的战争,常让她小小的心灵有所疑惑,大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分彼此?她问过家人,问过老师,在她心中始终相信同胞之爱应该无界限,在她心中从没有省籍情结。

这个存疑,从来没能在书本上得到答案,但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劝说,却在她心中萌芽。是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族群应该团结不分彼此,要破除不和的迷思,先要融入对方,打成一片,才能在这个族群中发展,语言的隔阂是不能交融的一大障碍,自此之后,她的语言天分便发挥无遗,闽南、客家、广东话总是一学就会,是聪明,也是有心。

邓丽君一直强调:“中国人没有省籍的分别,只有政治制度的不同,大家都是一家人!”

大陆,是她的原乡;台湾,是她的故乡。回到大陆自由自在地亲自唱歌给爱她的同胞听,这始终是她的心头大愿,只是,这个梦,再也无法圆了。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